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亚洲尊龙最美图片 > 新闻动态 >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,为何不多背几步?因为他犯了个错

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,为何不多背几步?因为他犯了个错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,姜子牙因为打仗特别厉害、谋略高明而出了名,后来的人甚至把他当成军事谋略的祖师爷。

姜子牙是帮助周朝推翻商朝的关键人物,他协助周文王扩展疆域,为消灭商朝打下了坚实基础,同时也成就了一段明君贤臣的传奇故事。

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,除了大家熟知的"愿者上钩"之外,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:周文王背着姜子牙走了800步,姜子牙便承诺让周朝延续800年。这段君臣佳话一直为人津津乐道……

【半生潦倒,愿者上钩】

姜尚,也叫吕尚,大家通常叫他姜子牙。这个“子牙”既是他的字,也是后人习惯的称呼。不过在周朝,人们更多是叫他吕尚或者吕望。

姜子牙的祖辈在舜帝手下当过大官,地位显赫。后来因为协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,被赐封在吕地,从那以后吕就成了他们家族的姓氏。

商朝快灭亡那会儿,吕家已经不行了,姜子牙混得特别惨,成了普通老百姓。他娶了媳妇儿,结果还被撵出家门,只能在朝歌城里当个杀猪的。

姜子牙的买卖不景气,只好去给有钱人家做仆人。没想到主人看不上他,把他轰了出去。无奈之下,姜子牙只好回到街上,靠卖酒和吃食谋生。

姜子牙虽然出身贫寒,早年生活困顿,但他从未放弃心中的远大抱负,一直勤奋钻研如何治理国家、振兴社稷。

姜子牙一直坚信,有朝一日能碰上一位英明的君主,帮助他治理国家、振兴天下。直到年老时,这个长久以来的愿望才终于达成。

姜子牙的生意冷冷清清,没人买他的东西。他一气之下干脆不干了,一个人跑到周国,在渭水边上钓起鱼来。

一般人钓鱼都用弯钩,姜子牙却用直钩,而且不把钩子放进水里,而是挂在水面上,说这是等鱼自愿上钩。

路过的樵夫劝姜子牙换种鱼钩和钓法,姜子牙笑着回应:“我钓的不是普通鱼,我要钓的是大人物!”

没过多久,周文王也听说了姜子牙钓鱼的奇闻。他特别想了解姜子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就派了个手下去请姜子牙来见面。

姜子牙压根没搭理那个小兵,还笑话他是瞎捣乱的“小喽啰”。周文王没弄明白怎么回事,又派了个当官的过来,姜子牙还是不理不睬,嘴里一直嘟囔着:“大人物不来,小角色倒来瞎折腾!”

周文王这才发现姜子牙确实非同一般,立刻决定先斋戒三日,再亲自登门拜访,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良方。

那会儿,商朝已经快不行了,商纣王整天花天酒地,啥正事也不干,朝廷上下乱成一锅粥,老百姓都气得不行。

周文王在周国推行宽厚政策,深受百姓拥护,随着国家实力日益壮大,周围的诸侯国也纷纷归顺周国。

年近八十的姜子牙之所以决定投奔周国,是因为他早就看出商朝要完蛋、周朝要崛起的趋势。他表面上装作钓鱼等待,其实是在暗中观察时局变化。

与姜子牙的从容淡定不同,周文王显得格外心急如焚。这种急切不仅源于他对人才的渴望,更重要的是周国与商朝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背后推动。

周国的兴起要追溯到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王时期。那时候,周太王带着族人迁到了"周"这个地方,建立了周国。在他的努力下,周国逐渐壮大,最终成为商朝的一个诸侯国。

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当上国王后,一心要把国家搞好,没多久就让周国变得非常强大。商朝的君王文丁看到这种情况,觉得周国对自己是个大威胁,就狠心把季历给杀了。

周文王心里憋着一股火,祖辈的恩怨和眼下的冲突让他坐不住了。他急匆匆赶到河边,听姜子牙简单说了说如何治理国家的法子。这番话在周文王心里翻来覆去,让他怎么也平静不下来。

【文王礼闲,无奈犯错】

周文王向姜子牙请教怎样才能让周国变得强大,姜子牙干脆地说:“君王要经常选拔人才,官员要善于任用人才,读书人要懂得尊重人才。”

姜子牙强调,国家要治理好,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,这一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。周文王听完这番话,对姜子牙的见识深感佩服。

周文王激动地说:"我父亲生前就说过,周国要想强大,必须有一位非凡的智者出现。我等了这么久,终于等到您了!您一定就是那位能够帮助周国崛起的大贤者吧!"

话音刚落,周文王就恭敬地邀请姜子牙登上自己的马车,还打算亲自为他驾车。那时候虽然礼节没现在这么复杂,但这依然是一种难得的尊贵待遇。

姜子牙这举动可真有点不识趣,居然大大咧咧地让周文王背他回城。这种不把国君当回事的做法,弄得周文王很是尴尬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

作为一国之主,周文王要是去背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头,确实有损君王威严;但要是拒绝姜子牙的请求,又担心错失一位能辅佐治国的奇才。

周文王心里挣扎了很久,最后还是放下了身段,亲自背着姜子牙回城。他知道,跟周国的未来比起来,自己的面子根本不算什么。

周文王刚转过身,姜子牙就趁机跳上他的背。周文王脚步不稳地往前走,没走多远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。

姜子牙可没打算迁就周文王,反而一个劲儿地催他加快速度。周文王累得直冒汗,可又没法反驳,只好咬牙坚持着往前走。

周文王累得实在撑不住了,只好把姜子牙放下,连之前答应他的事都顾不上了,直接瘫坐在地上,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口呼吸。
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姜子牙忽然放声大笑,转头对周文王说:“你背我走一步,我就保周国兴旺一年。刚才你走了多少步,周国就能昌盛多少年!”

周文王赶紧问自己走了多远,姜子牙指着走过的路回答:“从这儿算起,你走了八百步,我保证你的周朝能延续八百年。”

周文王一听姜子牙的话,立刻好奇地问:"老先生,您真能活到八百岁吗?"姜子牙不慌不忙地答道:"我活着时能做到,死后也照样能办到!"

周文王心里虽然有些将信将疑,但还是强撑着站了起来,想要继续背着姜子牙走一程,没想到姜子牙摆了摆手,没让他这么做。

姜子牙回头指了指那辆马车,笑着说道:“既然你都已经把我放下了,再背我也没啥用了,咱们不如直接坐车回去,这样还省事儿。”

历史验证了姜子牙的预言,在商朝被周朝取代后,周王朝经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,整个朝代持续了将近800年。

要不是周文王实在扛不动了,不得不放下姜子牙,说不定以姜子牙的聪明才智,能让周朝多撑几年。不过这也只是咱们瞎猜,做不得准。

姜子牙和周文王一起回到首都后,马上就被封为太师。可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,就突然遇到了意外变故。

【营救文王,覆灭商朝】

在姜子牙的帮助下,周文王迅速把周国发展得红红火火。不过,周国越来越强的实力和周文王的勤勉治国,让商纣王心里直打鼓。

商纣王担心周文王要夺取自己的江山,就把他关进了朝歌大牢。这时候,姜子牙立刻行动起来,想办法要把周文王救出来。

姜子牙花钱买通了商纣王身边的红人费仲,借他的手把金银珠宝和漂亮姑娘献给了商纣王。商纣王收了这些好处,心里美滋滋的,一高兴就把周文王给放回周国去了。

周文王虽然安全返回,但内心更加坚定要推翻商朝的决心。他找来姜子牙商议对策,姜子牙为他详细分析了各种军事策略和战术。

姜子牙凭借自身过人的本事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他的智慧和谋略深受后人敬仰,被历代军事家和谋略家奉为楷模,也因此被尊为军事领域的开山祖师。

为了完成推翻商朝、建立周朝的大业,姜子牙推出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,比如让农民交粮纳税,还允许功臣的子孙继承父辈的官位。

姜子牙一边在国内推行改革,一边对商朝表现得十分顺从,成功让商纣王放松了警惕,为周国的壮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
就在这时候,姜子牙还暗地里拉帮结派,把商朝的盟友一个个拆散,让周国的实力越来越强。这么一来,周国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天下。

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,周文王突然去世了。姜子牙想到与周文王共事的深厚情谊,便决定全力帮助他的儿子周武王,继续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。

周武王继承王位后,特地封姜子牙为尚父,并让他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育百姓的政策,重点在于制定和执行奖罚措施。

周武王以仁德治国,深得民心,而商纣王却残暴不仁,荒淫无度。随着时间推移,越来越多商朝大臣投奔周国,周国的力量日益壮大,最终具备了推翻商朝的能力。

公元前1048年,周武王在孟津召集了大规模盟会,这场会议被称为"孟津之誓"。当时,姜子牙带领周朝军队,与来自商朝各地的八百多位诸侯在此聚集。与会诸侯一致认为时机成熟,纷纷劝说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朝。

周武王和姜子牙觉得商朝还没到彻底垮台的时候,就带着军队回去了。不过,各路诸侯已经承认周武王是他们的老大,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了。

短短两年后,商朝内部就起了纷争,不少重要大臣都投靠了周国。周武王问姜子牙:“现在能打商朝了吗?”

姜子牙认真地说:“机会来了不抓住,反而会遭殃;时机到了不行动,反而会受害!”

周武王马上向各地诸侯发布命令,详细说明了商朝的过错,任命姜子牙担任总指挥,带领周朝军队直奔朝歌而去,各地的诸侯国都表示支持,纷纷出兵相助。

周国在牧野之战中大获全胜,商纣王意识到商朝大势已去,便带着宠妃妲己登上鹿台自焚而亡。姜子牙辅佐周武王,最终成功建立了周朝。

姜子牙因为帮助周朝打败商朝立下大功,被周王封为齐国的统治者。他和鲁国的君主周公旦一起,负责守卫山东半岛,保护周朝不受东边蛮族的侵扰。

姜子牙在齐国当政时,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体制和民间风俗,同时大力推动商业繁荣,让齐国成为当时最有钱的国家。

姜子牙不仅成功帮助周朝推翻商朝,还撰写了影响深远的军事经典《六韬》。这本书对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,成为后世军事思想的重要源头。

姜子牙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创始人,在战争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这样评价他:"后代人谈论军事策略和周朝的权谋时,都以姜太公的思想作为根本依据。"